米乐yy易游体育网址是什么啊:
近年来,慢慢的变多的大学生“村官”走进农村,走近社会最基层,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,挥洒自己的汗水,贡献自己的智慧,用飞扬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曲创业富民之歌。这些大学生“村官”是如何融入农村里的生活,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,又是如何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的?近日在扬州大学采访时,了解到该校几位大学生“村官”创业富民的故事以及该校在助推大学生“村官”创业富民方面的一些做法,令人振奋,给人启发。
“大学生村官创业,结合村情找准路子最为关键!”
毕业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刘荣华,现任江苏省灌南县百禄镇南房村村委会主任。
2007年夏天,初到南房村的刘荣华走村串户,主动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交流沟通,足迹遍布南房村的家家户户。在走访中,刘荣华发现,全村578户有175户是贫困户,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不到3800元。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苏南打工,留守村民大多安于现状,靠种植几亩薄田维生。
如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,摘掉薄弱村的帽子呢?经过一番思索,刘荣华决定以创业为工作切入点,依靠创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针对本村留守妇女较多的实际,他先后自费赴苏南、山东等地考察适合妇女作业的小型项目。2007年10月,刘荣华从亲友那里借了50多万元,购置了42台机器,兴办了灌南县荣华针织羊毛衫厂,当月就培训留守妇女100多名,吸纳60名留守妇女进厂就业。如今,厂里已拥有横机68台,有女职工150多名,工人人均月收入1200元,40多户贫困户因此告别了贫困。
2008年,利用百禄镇建设千亩优质花卉苗木基地的契机,南房村成立了全镇首家花卉苗木合作社,刘荣华被推选为合作社社长。目前基地已培植紫薇、桂花、日本红枫等花卉苗木12万余株。为了发挥基地的辐射效应,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,刘荣华在无偿向村民提供种苗、肥料的同时,还聘请技术人员免费为村民培训花卉苗木的修剪、养护技术。2008年,该社先后吸纳131名农民就业,带动了100余户贫困户脱贫。刘荣华也因此被省科技厅等四部门评为“优秀科技特派员”。如今,南房村大部分村民家门口都种上了桂花、广玉兰、万年青、棕榈等花卉苗木,家家门口就像一个小花园。
“大学生村官创业,结合村情找准路子最为关键!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才最有价值!”刘荣华深有感触地说。
在徐州睢宁县古邳镇,有个远近文明的“龙虾村官”,他就是200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“村官”徐千里。
2007年7月,徐千里被选派到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路庄村,当起了村主任助理,真正开始了自己的“村官之旅”。刚上任时,村子的经济落后程度让他大吃一惊,“当时村支部里都没有通上电,几间没有地板的瓦房,大梁上更不可思议的是蝙蝠的粪便”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,竟然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,徐千里那颗充满斗志的心一下子凉了一大截。
“越是艰苦的条件,人民才越需要你,才越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!”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,徐千里逐步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和生活。针对当地经济落后的现状,徐千里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帮助村民提高生活水平,走上致富之路。经过一段时间走访调研,他发现当地柳编很畅销,“当地村民有一手柳编的绝活,但利用率却不高,我觉得柳编可完全成为促进村民创收的一条途径”。于是,徐千里组织村里的妇女和老人,组成小型作坊,编织柳条果篮、柳筐等,并进行集体销售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“柳编经济”的成功推广大大鼓舞了徐千里,“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尽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,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”。
“古邳镇池塘不计其数,却都用来种植浅藕,效益不高。”因此,徐千里和其他两个大学生“村官”一起出资承包起池塘,开始做龙虾养殖。“万事开头难!”徐千里对龙虾养殖知识知之甚少,为此,他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,专心研究龙虾养殖技术。制网、投食、幼虾护理、成虾观测,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,龙虾养殖创收近万元。徐千里还在县里举办了专门的龙虾养殖经验交流会,把养虾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,以带动村民集体致富,他也因此被大家戏称为“龙虾村官”。
“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,它最主要的是要我们在基层这块土地上发挥光和热,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农村贡献出一份力量,而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。”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,徐千里如是说。
2008年10月,22岁的俞聂玲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毕业后,被选聘到扬州市维扬区甘泉街道双塘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。“先做村民,后做村官。”这是俞聂玲刚上任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。
对于她的到来,不少村民刚开始并不是很理解。“一个女孩子,好不容易上到大学毕业,又跑回农村,图个什么呢?”村民的质疑没有让俞聂玲退缩,在协助村支书处理村务过程中,她主动深入到群众中间,了解社情民情。虽然年轻,但只要村里有任务,她总是身先士卒,冲到第一线。在今年禁止焚烧秸秆时,俞聂玲跟着其他村干部,早上七点上班,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,有时甚至干到天亮。“这个女大学生真能吃苦!”维扬区双塘村支部书记陆元进说。
2009年8月,俞聂玲被调到公路集村担任党支部书记。角色的转变,让俞聂玲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。“现在,一个村子2444名农民的发展和致富的重任都交给了我,压力不小,但也是动力。”公路集村经济相对落后,农民致富门路少,主要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。因此,到公路集村的最近一段时间,俞聂玲每天做的事就是走访各村民小组、企业和困难家庭。在走访中,她逐渐找到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“短板”,掌握了3家企业的发展现状,并已有了初步的想法,“我们村委会班子,计划在3个月内形成公路集村新一轮的发展初步规划,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发展高效农业,利用都市观光休闲农业核心区的自然优势,打好水库资源招商推介牌,为农民增收找几只钱袋子,为增加集体收入找一条钱路子”。
谈起一年多来的“村官”经历,俞聂玲深情地说,作为一名农民的女儿,甘愿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奉献给农村,用所学报答父老乡亲,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。
为了让自己的“产品”适销对路,各高校正重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“村官”。扬州大学在助推大学生“村官”创业富民方面就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,在不久前江苏省召开的全省支持大学生“村官”创业富民推进会上,该校被表彰为支持大学生“村官”创业富民先进集体,也是此次受到表彰的唯一一所高校。
为当好大学生“村官”的“后援团”,扬州大学还通过与地方党团组织的联系、定期走访慰问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等形式,及时了解“村官”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,在此基础上,针对大学生“村官”想创业缺门路、有项目缺技术等情况,该校主动与“村官”们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,及时提供项目选择、技术培养和训练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。
据扬州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姜牧人介绍,近年来,扬州大学先后在宿迁、连云港等地建立了“大学生村官远程科技服务指导站”,启动了“大学生村官培养直通车工程”,与“村官”所在的村支部建立共建关系,援建了一批“村官科技图书室”。实施了“1+1计划”,为每位大学生“村官”配备相应的科技导师,以及时解决技术上遇到的难题。与扬州市邗江区联合开设了“大学生村官周末课堂”,为120多名大学生“村官”进行村镇规划、企业管理、种植养殖、民事调解、基层党建、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指导。
“高校在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过程中责无旁贷,我们不仅要逐步加大对大学生“村官”前期培养的力度,而且要在助推大学生“村官”创业富民方面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措施。要让我们的毕业生时时感到,母校就是他们创业富民路上的坚强后盾!”扬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章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...